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《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若干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,全面提升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水平,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深度融合,这一政策的出台,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。
《意见》指出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体育已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当前我国体育事业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、群众体育设施不足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短缺等问题,为此,《意见》提出,到2035年,我国将建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,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显著提升,体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,体育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。
在全民健身方面,《意见》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,确保到2025年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.6平方米以上,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馆运营,推动学校、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,提高资源利用率。
政策还强调推广科学健身理念,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,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健身指导服务,针对老年人、青少年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,《意见》提出定制化健身方案,确保全民健身的普惠性和包容性。
在竞技体育领域,《意见》提出改革运动员选拔与培养机制,建立更加科学的青少年训练体系,政策要求各级体育部门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,推动体教融合,确保青少年运动员在文化学习与体育训练之间取得平衡。
政策还鼓励职业体育俱乐部与地方体育机构合作,挖掘和培养优秀苗子,对于退役运动员,《意见》提出完善职业转型保障措施,包括就业培训、创业扶持等,确保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。
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,《意见》提出多项激励措施,包括减税降费、金融支持等,鼓励企业投资体育科技、体育旅游、体育传媒等新兴领域欧亿体育,政策还强调发展体育赛事经济,支持各地举办国际级、国家级赛事,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《意见》特别提出推动“体育+互联网”模式,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体育训练、赛事管理和观赛体验,打造智慧体育生态。
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,《意见》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将体育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,并建立绩效考核机制,政策鼓励社会监督,通过第三方评估和公众反馈,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。
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此次政策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体育强国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,未来将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,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。
政策发布后,社会各界反响热烈,多位体育界人士表示,这一政策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,尤其是体教融合和退役运动员保障等措施,将有效解决长期存在的痛点问题。
普通市民也对政策充满期待,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张先生表示:“希望社区能尽快建更多健身设施,让我们锻炼更方便。”而一位基层体育教练则认为,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发掘更多有潜力的年轻运动员,为中国体育的未来注入新活力。
随着《意见》的逐步落实,我国体育事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,全民健身的普及将进一步提升国民健康水平,竞技体育的突破将增强国家软实力,而体育产业的繁荣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。
国家体育总局表示,下一步将联合相关部门制定配套实施细则,确保政策红利惠及全社会,各地也将根据实际情况,出台具体实施方案,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