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刚刚落幕的国际攀联世界杯攀岩赛瑞士站比赛中,年仅18岁的中国选手李志豪以惊人表现夺得难度赛银牌,创造了个人世界杯最佳战绩,这位来自广西的小将凭借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出色的技术能力,成为继钟齐鑫之后中国攀岩又一位备受瞩目的新星。
瑞士站比赛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因斯布鲁克举行,这里拥有世界一流的自然岩壁和人工岩壁,每年吸引全球顶尖选手前来参赛,本次比赛共有来自32个国家的156名运动员参加,竞争异常激烈。
预赛中,李志豪表现中规中矩,以第12名的成绩晋级半决赛,半决赛路线设置极具挑战性,多位名将相继出现失误,李志豪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,采用独特的侧拉结合交叉手技术,成功突破难点区域,以第4名的身份闯入决赛。
决赛中,李志豪抽到最后出场顺序,此前出场的日本选手山本健一成功登顶,法国名将朱利安·杜普伊斯仅因用时稍长暂列第二,现场气氛紧张,李志豪面临必须登顶才能夺冠的压力。
起步阶段,李志豪动作流畅,连续通过三个难度点,在中段休息位置,他展现出超乎年龄的冷静,调整呼吸近一分钟,为最后冲刺保存体力,最后一段路线倾角超过45度,岩点小而滑,李志豪采用动态跳跃技术,成功抓住关键岩点,引发全场惊呼,在距离终点仅差两个岩点时,因手臂乳酸堆积导致抓握力下降,最终遗憾脱落,以微小分差获得银牌。
攀岩运动在中国虽然起步较晚,但发展迅速,2016年,国际奥委会宣布攀岩成为2020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,为中国攀岩发展注入强心剂。
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攀岩部主任厉国伟表示:“近年来我们建立了完整的选拔和培养体系,在全国范围内选拔苗子,李志豪就是从广西地方体校被发现,经过科学训练迅速成长起来的典型代表。”
中国攀岩队目前采取“请进来、走出去”的战略,每年邀请欧洲知名教练来华指导,同时选派优秀选手赴法国、奥地利等攀岩强国集训,国内岩馆建设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,据不完全统计,全国已有超过300家专业攀岩馆,为项目普及提供了坚实基础。
青少年培训体系逐步完善也是中国攀岩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,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区市开展了青少年攀岩培训,每年参加各类攀岩夏令营、培训班的青少年超过万人,去年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攀岩锦标赛,参赛人数突破800人,创历史新高。
李志豪的教练张建平透露,科学训练是弟子快速成长的关键。“我们为每位队员建立了详细的体能和技术档案,每周都会根据数据调整训练计划。”
攀岩运动员的训练极为全面,包括指力、臂力、核心力量等专项体能训练,以及柔韧性、平衡感等辅助训练,心理训练同样重要,队伍专门聘请运动心理专家,帮助选手提高比赛中的抗压能力。
营养和康复也是现代攀岩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,队伍配备专业营养师,为选手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,每天训练后的拉伸、按摩和冰水浴恢复已成为标准流程。
技术分析团队会使用高速摄像机记录选手每次攀爬,详细分析每个动作的效率,寻找改进空间,张教练表示:“我们甚至研究不同岩石材质和角度的最佳攀爬方法,这些细节的积累最终体现在比赛成绩上。”
目前国际攀岩格局呈现多强争霸态势,传统强国日本在技巧性路线上优势明显,欧洲国家如法国、奥地利在力量型路线上表现突出,美国则在速度赛上独占鳌头。
中国攀岩经过多年发展,已形成自身特色,钟齐鑫在速度赛上的突破为中国攀岩赢得国际声誉,现在难度赛和攀石项目也逐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。
国际攀联技术委员会主席马克·辛克莱评价道:“中国选手近年的进步令人惊讶,他们技术细腻,训练刻苦,很快将在各项目上全面挑战传统强队。”
攀岩运动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成长,岩点制造、保护装备、专业服装等市场逐年扩大,国内岩点品牌开始崭露头角,部分产品甚至出口欧美市场。
攀岩旅游业悄然兴起,广西阳朔、云南丽江、北京白河等著名岩区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攀岩爱好者,带动当地经济发展,阳朔每年接待攀岩旅游者超过10万人次,相关收入达数亿元。
社交媒体助推了攀岩文化传播,在短视频平台,攀岩相关视频播放量累计超过50亿次,许多年轻人因为网络内容开始接触并喜欢上这项运动。
随着攀岩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,这项运动在中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中国攀岩队已制定详细奥运备战计划,目标是在巴黎奥运会上争夺奖牌。
长期来看欧亿体育,攀岩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巨大,教育部已将攀岩列入中小学体育课程推荐项目,越来越多学校建设攀岩设施,开设相关课程,大学攀岩联赛体系逐步建立,为项目人才培养提供持续动力。
国际经验表明,攀岩运动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,它不仅能锻炼身体素质,更能培养勇气、毅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这些特质对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。
李志豪的银牌是中国攀岩发展的一个缩影,预示着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光明未来,随着更多年轻人的加入和训练体系的完善,中国攀岩有望在未来国际赛场上取得更大突破,为世界攀岩发展做出中国贡献。
攀岩运动象征着人类不断向上、挑战自我的精神,这种精神正在中国新一代攀岩者身上得到传承和发扬,从山区岩壁到奥运赛场,中国攀岩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